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汉阴县(Hanyin County)] 张铭谟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5 21: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铭谟(1892~1958.4) 字又新,太平乡张家庄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幼家贫,勤奋好学,考取兴安府联中。民国2年(1913)一月,保送日本留学生考试,因出榜书名时误“谟”为“汉”,致使失去东渡留日机会。当时西安报纸曾以“一字之差,误人前程”报道此事。此后,他继续奋发,考取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不久,省教育厅证实留日出榜名误事件,为弥补憾事,仍按留学生待遇,每月补给纹银4两。

6年(1917)六月,张铭谟从武昌高师毕业回陕,先后执教于省立一中、三中和成德中学。8年(1919)二月,出任省教育厅视学。11年(1922)二月,出任省单级师范讲习所所长。14年(1925)秋辞去所长职务,投奔何经纬部,任旅部书记官。17年(1928)七月,出任西安中学教务主任。几个月后辞职携眷回到汉阴。

18年(1929)一月,被聘为省立七师(安康师范)斋务主任,次年任校长。21年(1932)调任省立七中(安康中学)校长。他重视学校建设,集资兴建“树人楼”,为提高理化教学效果,发动募捐,带头集资,兴建阶梯式理化室。23年(1934)调回省立七师,创办了附属小学。后因学校财务人员克扣学生助学金,引起-。25年(1936)七月,调任三原县女子中学校长。曾邀请进步女作家丁玲到三原女中讲演。26年(1937)一月,应同学辛树帜邀聘,赴任武功国立农专(西北农学院前身)附设高职部(武功农校前身)主任5年。

32年(1943)秋,他回到汉阴任中学校长。鉴于学生人数增多,校舍短缺,他多方筹集资金修建简易教学楼1幢,并增添了教学设备。他还引进技术,首创“又新粉笔厂”,使汉阴县石膏资源得以利用。选送张杰臣等到武汉学习丝织技术,还从武功等地引进蕃茄、苹果、蜜蜂、“6028”小麦(俗称线麦)良种等,颇受欢迎。

汉阴解放后,被任命为汉阴中学校长,同时被推选为汉阴县土改委员会委员、县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常委、副主席。1952年8月,调任安康农校数学教研组长,时已年逾花甲,仍专心致教,深得师生爱戴。被评为优秀教师,当选为安康县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民盟安康支部委员。1957年被错定为“ 分子”,1958年4月病逝于安康,1980年得到纠正平反,恢复名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4:58 , Processed in 0.0504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