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永福县(Yongfu County)] 萧甘牛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6 00: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萧甘牛(1905—1982),原名萧钟棠,壮族,广福乡马陂村人,出生教师之家。民国二十一年考入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学系。其时,鲁迅常到该院讲课,萧深受影响,以“横眉冷对千夫子,俯首甘为孺子牛”为座右铭,并更名为“甘牛”。读书期间,写了《中国文词辩论》 和《中国修辞学讲话》 。民国二十三年毕业后,到桂林中学任教。抗战期间,编写了《孩子-曲》、《家何在》、《平倭塔》,给学校抗战剧团演出。民国三十一年应永福县政府邀请,回县创办永福中学,任校长。解放初期到来宾、宜山两县中学任教。他利用寒假到苗岭壮乡搜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素材,1955年发表了《刘三姐》的第一篇民间文学史料,后来的壮戏、电影、歌剧《刘三姐》都是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

1956年开始从事专业文艺创作,携带妻儿全家到有壮、苗、瑶、侗、汉等民族杂居的大苗山,跟农民一起生活,搜集整理民间故事。“白发园丁仍矍铄,笑将余力献儿童。”垂暮之年仍笔耕不息,每天伏案书写12小时以上。一生搜集整理壮、苗、瑶、侗、黎、高山等民族民间故事19部,整理民歌1部。还创作了童话、小说、散文等8部。其中民间故事《一幅壮锦》、《桑哥哥》被拍成电影,前者于1965年-法利第十二届国际电影节获荣誉奖。瑶族故事《灯花》流传至日本,使北岛岁技母子三人在绝望中获得了生活的勇气。

1979年后,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理事、广西区政协委员、广西民间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作协广西分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1982年因病在柳州逝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42 , Processed in 0.04764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