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回复: 0

关山月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8 13: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12年生,2000年7月逝世,广东阳江人。原名关泽霈,早年就读于广州市立师范学校本科,刻苦自学绘画。后得到岭南画派主要创始人高剑父先生的赏识,招其免费进入春睡画院,成为高氏入室弟子,并为其改名关山月。从此,在高氏艺术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影响下,关山月踏上了对新国画艺术执着追求的漫长而艰苦的旅程。在抗日战争年代,他亲身经历了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目睹了日军的暴行和劳苦大众的沉重苦难,他创作的一大批抗战题材的中国画,引起当时进步文化界人士的注目,并赢得“岭南画界升起的新星”的赞誉;嗣后,为进一步探求传统文化的奥秘和领略祖国大西北的风土民情,他与妻子李小平(秋璜)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赴敦煌临摹壁画,并深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写生创作。当他的《西北纪游画展》在重庆展出时,更得到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赞扬,称之为“国画之曙光”,并为他创作的《塞外驼铃》和《蒙民牧居》题诗、题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土光复,但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关氏的才能与抱负始终不得充分发挥。1946年,关山月回到广州,任教于高剑父创办的广州南中美术学院。1948年广州解放前夕,关山月出任广州市立艺专中国画科主任、教授。当时,“反饥饿、反破孩”的-风起云涌,关氏认为这是正义行动应予支持。他亲身参加了-行列,从而引起当局的忌恨并对他发出恐吓,为免受破孩,终于在1949年5月,逃至香港,在香港参加了“人间画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香港的 组织,专门团结在港的进步画家和从国统区逃亡出来的画人。当时生活虽十分艰苦,但关山月却意识到新的生活将从这里开始。随着全国解放,首届文代会在北京召开,关山月被选派为代表,但因交通阻隔而未能成行。1950年,华南文艺学院成立,关山月出任教授、美术部副部长,同年,担任华南文联委员、全国美协常委。正当华南美术教育事业将要步入正轨之际,华南土地改革运动开始了。文艺学院的全体师生都要到土改前线参加阶级斗争,像关山月这样的教授们,更需要去群众斗争中接受锻炼改造。关山月带领一班学生先到沿海的宝安县参加土改,一年之后,又转赴山区云浮县,直到1953年土改完成,关山月才有机会重新拿起手中的画笔。1953年,由华南文艺学院美术部、中南文艺学院美术系和广西艺专美术系合并,成立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校址设在武昌。中央派胡一川同志担任校长,关山月被任命为副校长并兼附中校长。


  关山月相关关山月故居  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关山月美术馆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3:20 , Processed in 0.05018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