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回复: 0

[孝昌县(Xiaochang County)] 丽尼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5 18: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丽尼(1909—1968)本名郭安仁,笔名丽尼。孝昌白沙镇栗树张湾人,著名文学家、翻译家、教授。1921年,入汉口博学书院(后名博学中学)读书,1925年,因参加反帝大-被开除学籍。1926—1927年夏,在武汉邮电局任职员。结识吕骥、夏芝圃等进步文人,曾与夏芝圃合编综合性文艺刊物《汉心》,并以“燕人”笔名发表《燕语》等小品杂文,不久被迫停刊。1927年秋,考入上海劳动大学读书,次年离校,先后担任上海“自由书店”翻译,福建《泉州日报》副刊和晋江黎明中学英语教师。1930年2月至8月,在湖南长沙《教学杂志》当、翻译。后又到武昌“文艺”任教,在武汉《时代日报》主编《时代录》和《煤坑》两个文艺副刊,并发表诗歌、散文、小说。1932年,他与武汉的进步组织“反帝大同盟”取得联系,同年参加“左翼剧联”。在张庚领导的“鸽的艺术社”参加话剧《卡门》等演出活动。1934年去上海定居,在巴金主编的《文学季刊》上发表散文,为大众出版社《小说》半月刊,与进步人士交往甚密,不久加入“左翼作家联盟”。1935年,与巴金、吴冷西、伍禅等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至1936年初“左联”解散止,曾教巴金学世界语。30年代,曾翻译克鲁泡特金著《俄国文学史》,法国纪德作品《田园交响乐》,文化生活出版社还出版他的三部散文集《黄昏之献》(1935年)、《鹰之歌》(1936年)、《白夜》(1937年),文字优美清丽,诗意盎然,在当时吸引过不少文艺界人士。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从上海移居武汉,因时局艰难,家境窘迫,于1938年5月以“军用文官”中的“荐任官”身份,入国民党军训部军学编译处任职,主要从事军事英文著作翻译。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调南京国防部秘书室任少将秘书。解放战争期间,利用自己的地位,乘机弄到一份蒋军的作战计划,通过作家胡风,找到宋庆龄和廖梦醒,最后,转交给中央军委,军委曾致电嘉奖。在此期间,营救过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1949年解放军渡江前夕,以另谋教职为由,转重庆相辉大学任文学系教授。1950至1957年,先后担任中南人民出版社部副主任、中南人民艺术出版社社长兼总、中央电影出版社外国电影编译室副主任等职。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曾翻译出版过多种外国文学名著:如屠格涅夫的《前夜》等,在国内曾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长期担任文化行政和文学杂志工作,对于介绍世界优秀文化艺术作出积极贡献。1965年,调任广州暨南大学中文系任教。“文革”期间受到破孩,被指责有历史问题。1968年8月3日,在下放劳动中,晕倒在水田,抢救无效逝世。1978年9月,暨南大学党委报请广东省委批准,为他平反,并举行追悼会。1986年9月,该校党委又发文,对其所谓“政治历史问题”作出公正结论。

来源:孝感市志  相关院校:
暨南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44 , Processed in 0.04674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