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回复: 0

[济源市(Jiyuan City)] 李戏鱼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7 05:4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戏鱼(1903.4~1994.10),原名李濂,济源市轵城镇西留养村人。著名美学教授,郑州大学美学研究室(后改为美学研究所)名誉主任,河南省美学学会、河南省山水画协会、黄河游览区、河南省书协顾问。

他出身于书香门第,聪颖好学,在长辈们和老师的教育培养下,酷爱书法,标新立异,才华出众。青年时期,重修济源奉仙观改名道德宫的碑和匾即由他撰文并书写,誉满乡里。1925~1935年在清华与北大的10年间,他对美学产生了浓厚兴趣,研练书法从颜、柳人手,博览历代名家碑帖和墨迹,吸取众家之长,融会贯通,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书体以行书见长,风格沉稳,厚重典雅,如行云流水,书卷气极浓。经一代美学大师邓以蛰、宗白华教授的悉心关怀、培育,他逐步走上了中国美学研究之路。1936年,年仅34岁的他就成为齐白石、姚华两位大师所办北京京华美术学院的教授。1939~1956年,他一面在北大、清华及北京其他院校从事教学,一面深入学习研究美学理论,先后在《清华学报》、《北师学刊》、《湖社月刊》、《上海大公报·艺术周刊》、《北京晨报·学园》等报刊上发表关于书法创作、书法理论和美学理论等方面的文章。1956年郑州大学建校时,负责筹建的领导提出请一些"高人"来执教的名单,李戏鱼就在其中。1957年夏,他回到阔别30余年的河南,在郑州大学任教,立志献身家乡的教育事业和学术研究。"文革"期间,他不仅丢失了刚完成的《中国美学史》部分稿件,而且身心也遭到摧残。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使他焕发了青春,又投入到教学和学术研究中去。他对美学的研究用力颇深,有独到见解,对美学作了高度概括。他认为,美植根于哲学,来源于自然和社会,主要表现于艺术。他主张美学研究不能纸上谈兵,应该"从审美到美育",与精神文明结合起来,特别要重视社会美或人生美的研究。他撰写的《建立中国美学体系刍议》在《郑州大学学报》发表后,被收入复旦大学出版的《中国美学史论文专集》,在美学界引起反响。他笔耕不辍,献身于他钟爱的美学研究。他曾以"年逾八旬不服老,闭门著书忘岁月"抒情言志,决心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美学巨著《中国美学论丛》,对社会对人民献出余热余光。经过他的辛勤努力,《中国美学论丛》的前3部(《礼乐论》、《诗论》、《画论》)已经付梓出版。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给他的论著《画论》所作序言中说他"好学深思,心知其意,特立独行,神游乎中"。他的《中国美学论丛》的后4部《书论》、《文论》、《音乐舞蹈论》、《建筑雕刻论》未能如愿成书,于1994年10月2日在郑州病逝。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4:59 , Processed in 0.0478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