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回复: 0

[晋江市(Jinjiang City)] 林玉花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6 03: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林玉花(1920~1973年),女,原籍晋江县内坑乡,民国9年(1920年)生。因家庭穷苦,十几岁被卖到南安县岭兜村当婢女。她聪明伶俐,常看戏看得入迷便独自摹仿。不久有个戏仔班来岭兜村演出,她毅然随戏仔班出走。后来南安县岩埔村梨园戏德春班“下南”(梨园戏分“下南”、“上路”、“七子班”三大流派。“下南”是指北宋时闽南民间土生土长的戏文表演,有自己特定的剧目、行当和乐曲。因宋代曾把省一级的行政区域改为“路”,福建路的位置在南方下首,故剧种称“下南”。)师傅许志仁收她做徒弟。一年多她不但学会梨园戏男丑的表演艺术,还吸收提线木偶的傀儡步,在唱腔、道白方面也都磨练得很精致,就此进入陈蛋的“下南”戏班正式当演员,开创女扮男丑的先河。她剪男发,穿西装,登革履,握手杖,有时还戴上金丝眼镜,俨然一位男士,从此有了“夋花”的绰号。又一年后(约在民国34~35年间),她转入“下南”名班玉秀英班,与名旦玉香联袂演出。

当时,梨园戏凡演出《管甫送》、《龙女试雷》、《番婆弄》、《唐二别妻》此类丑旦戏,若由林玉花扮演男丑,与女旦配合,整个戏都活起来。她甚至能独自表演整夜的“独角戏”。

40年代后期,梨园戏趋于衰微,林玉花成为流动演员。50年代初,福建省闽南实验剧团在泉州组成,林玉花加入剧团改行演女丑,首先在《陈三五娘》一剧中扮演李姐,她形体好,表演丰富,“白路”(即戏白)抑扬顿挫,节奏感强,口齿清楚,唱工深厚,声腔别有韵味,动作干净利落,能准确塑造人物的性格形象。1954年,她参加华东地区戏曲会演,演出《陈三五娘》,荣获演员一等奖。京剧大师周信芳评价说:“实女丑表演的上乘。”之后,在《窦娥冤》扮演蔡婆,把这位善良的、软弱的悲剧人物朴实地展现在舞台上;1959年,剧团在国务院礼堂演出《高文举》,她扮演家婆,演出后董必武副主席登台与她握手,拍下特写照片。林玉花还在现代戏演出中,饰《安南永女游击队》的田婶,《婆媳俩》的婆婆,以及军官、兵痞、土豪、资本家太太等各种角色。不管正面反面,男角女角,古装时装,她所担任的角色无不“装神象神,装鬼象鬼”。

“文革”时,剧团解散,林玉花被遣返农村,贫病交加,于1973年病逝,享年54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5:06 , Processed in 0.048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