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回复: 0

[湖里区(Huli District)] 焦念志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5 19:4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焦念志

焦念志,男,1962年出生,生物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海洋微型生物与地球圈层研究所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组成员,中国海洋与湖沼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微型生物碳泵(MCP)”科学工作组联合主席。

自1991年起聚焦海洋微型生物研究,通过近20年的积累和深化,在原绿球藻、好氧不产氧光合异养菌(AAPB)等微型生物的生态过程、监测技术、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若干创新和突破;并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提出了海洋储碳新机制“微型生物碳泵”理论框架,形成了创造性的学术成果,推动了学科发展。在英国《自然》子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报》、《环境微生物学报》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3部,包括我国首部《海洋微型生物生态学》。领衔SCOR-WG134主编出版了MCP的Science增刊。获发明专利6项;曾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他所提出的基于惰性DOC储碳的非沉降生物泵和“海洋微型生物碳泵(MCP)”概念,被国际微型生物生态学会(ISME)遴选为第12届大会前沿热点召开圆桌会议。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为“海洋微型生物碳泵”设立了科学工作组SCOR-WG134,由焦念志和美国SCRIPPS 海洋研究所“杰出教授”F. Azam任联合主席,成员为美、欧、亚12个国家的26 名科学家。美国《科学》杂志评论“微型生物碳泵”为“巨大碳库的幕后推手”。焦念志等系统论述了“微型生物碳泵”的概念框架,以聚焦阐释海洋微型生物的储碳机制,成果作为Featured Article 发表在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上。美国学者认为,“微型生物碳泵”原理也同样适用于陆地土壤和其他地球环境。焦念志应邀再次撰文,提出了通过降低陆源营养输入增加海洋MCP碳汇的新思路。该成果被评为2010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

经过20年来的潜心钻研,焦念志在海洋微型生物碳循环方面取得了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显著地推动了学科发展,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他曾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6)、“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中科院“百人计划”、教育部等人才计划。  相关院校:
厦门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3:20 , Processed in 0.0496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