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回复: 0

陈介石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6 11:5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黼宸(介石),温州人。与陈虬、-子合称“温州三杰”。

年二十二加入求志社,号称布衣党。但是没过多久,里面的社员都不再坚持原来要穿布衣的主张,只有陈介石终身布衣不改。陈虬创办利济医院,并附设利济医学堂。当时求助于乡里,希望有人能够资助,但无人响应。只有陈黻宸“举其修脯所得,衣食外辄以付陈君,为建造学堂之费”。光绪二十九年举进士,任户部主事,请为京师大学堂教习(略同于后来的教授)。武昌起义时,为浙路总理汤寿潜设民团,阴谋策应。至民国成立,选为众议员,兼北大教授。他是北大讲授中国哲学史的第一人。他讲中国哲学史的三部讲义(《诸子哲学》、《老子发微》、《中国哲学史》),基本上采用的是经典注疏的方式。袁世凯图谋复辟时,筹安会派人到北京大学发动师生上 书劝进,时任北京大学文科史学和诸子哲学教授陈黻宸坚决反对。后又弹劾段祺瑞、黎元洪。死时,章太炎叹道:“浙东今无人矣!”此外陈介石的侄子陈怀、外甥林损;其学生马叙伦。

在中国哲学门里,有一位受同学尊敬的教授,叫陈介石(黼宸),他给我们讲中国哲学史、诸子哲学,还在中国历史门讲中国通史。据说,他是继承浙江永嘉派的人,讲历史为韩侂胄翻案,说南宋末年一般人都忘了君父之仇,只有韩侂胄还想到北伐,恢复失地。

他讲的是温州那一带的土话,一般人都听不懂,连好多浙江人也听不懂。他就以笔代口,先把讲稿印出来。上课时候,他登上讲台,一言不发,就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写得非常快,学生们抄都来不及。下课铃一响,他把粉笔一扔就走了。妙在他写的跟讲义上所写的,虽然大意相同,但是各成一套,不重复,而且在下课铃响的时候,他恰好写到一个段落。

最难得的是,他虽不说话,但却是诚心诚意地为学生讲课,真有点像庄子所说的“目击而道存矣。”说话倒成了多余的。他的课我们上了一年,到1916年暑假后我再回北大的时候,听说他已经病死了,同学都很悲伤。

——引自冯友兰《我在北京大学当学生的时候》收入《北大旧事》(陈平原、夏晓虹编)  相关院校:
北京大学
  同名人物:陈介石 (1895~1966)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 [当代]陈姓名人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36 , Processed in 0.0604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