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回复: 0

[扬中市(Yangzhong City)] 徐中和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7 18: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徐中和(1902~1974),扬中县公信桥(今联合乡红灯村)人。1917年往无锡学徒,后在无锡开店。1922年,在上海开办洋伞厂。1929年与人合股创办四达橡胶厂。抗日战争胜利后,四达橡胶厂改名大孚橡胶厂,徐任经理。

1946年与凌馥康(即凌云超)等人发起组织“扬中县旅沪同乡会”,徐任理事长。后又积极参加以镇江、丹阳、金坛、溧阳、扬中五县旅沪同乡会名义欢宴旧友华罗庚博士赴美。

1948年10月协助改组扬中县旅锡同乡会,并捐助该会全部经费和扬中旅沪同乡会的日常用费。

抗日战争时期,扬中县抗日民主政府给养困难,曾派人赴沪求助,徐不仅出资,且设法购置西药和军需品转运扬中,支援抗日军民。

1946年国民党扬中县政府-特务大肆搜捕抗日民主政府人员,徐以扬中县旅沪同乡会理事长的身份,奔走联系,出面营救。

徐一贯关心和支持家乡教育事业,1944年曾在上海中山北路独资兴办“中和义务小学”,以方便旅沪同乡的子女就读。1945年7月,抗日民主政府于八桥创办初级中学,同年11月北撤时,民主政府曾嘱李友之等保护学校。1946年初,国民党扬中县政府查封八桥中学,李友之等赴沪向旅沪同乡会求援,徐等以“扬中中县旅沪同乡会”名义向国民党扬中县政府交涉,终以改名“私立扬中县八桥初级中学”的做法而保住学校,并于1946年招收新生。旅沪同乡会组成校董会,徐任董事长,并募集款项(大部由徐负担),为学校购置图书、教具 等。次年徐还以个人名义赠送八桥中学全体师生每人1双球鞋。

家乡一些小学因经费困难而去沪向旅沪同乡会求助者,徐率先解囊。乡人至沪谋生,有求助于徐者,亦无不尽力相助。得徐资助的求学青年,亦有多人。家乡兴办公益事业,徐总是当仁不让,出资出力。三茅镇北当铺桥年久失修,徐捐30石米的现金建桥,新桥建成,曾以“中和桥”命名。1949年斧头街沿江陡坍,徐亦慷慨捐款用于止坍。1949年扬中遭受水灾,1950年陈忠廉至沪募捐赈济灾民,徐与旅沪同乡捐款折合大米百余石。

1950年大孚橡胶厂与苏南军区后勤部合资经营,成为公私合营企业。

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中徐被捕入狱,并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于1957年提前获释。1974年在上海病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5:50 , Processed in 0.04842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