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回复: 0

[兴化市(Xinghua City)] 邵德馨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6 20: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邵德馨(1894~1991) 农业教育家。字仲香,江苏兴化人。年幼读私塾,民国6年(1917)被保送到金陵大学,先读文科,后转农科。民国8年,随美国畜牧专家艾伯来(JohnldAbuly)去安徽滁县办畜牧场,任艾伯来的翻译,不久回学校半工半读,作美国棉业专家郭仁风(J.B.Gffiing)的助手,在郭的指导下从事美棉阿开拉(Al-cala)、脱里司(Juice)等品种引种驯化工作。民国10年毕业,获农学士学位,留校在农场任主任,先后为学校设在太平门外尚庄、武庄、黑墨营等试验农场示范栽培棉花新品种。民国15年,又配合郭仁风系统选出“百万华棉”新品种。次年,应陶行知邀请建南京晓庄师范学校,被聘为农事指导员。邵在学校试验田种的山芋,其中一个重约3.5~4.00千克,被农民称为“山芋大王”,陶行知甚喜,亲笔题写“山芋总统”4个大字。邵经常深入乡村,用农民的秧歌调自编《植棉歌》,后陶行知谱曲为《锄头歌》,并定为金陵大学农学院院歌。民国19年,金大农经系美国专家卜凯 (JohnLossingBuck)邀请他回校任农业经济系讲师并负责农场工作,同时聘为该校《农林新报》旬刊主编。次年,被破格聘为副教授。民国25年,学院成立农业经济学部,授予硕士学位,晋升为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金陵大学西迁成都,校方请邵等人成立“三人小组”,留宁负责保护部分未撤走的校产。抗日战争胜利后,又任上海圣约翰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农经系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邵德馨先后为科学出版社、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及南京图书馆翻译、审核、整理农业外文资料,为文史刊物撰写南京农业史料,研究中国“农谚”。著有《实用农业教科书》、《实用农业教授法》、《中国土地利用》及图谱。中文译成英文出版的著作有《中国农谚》、《棉花生产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5:02 , Processed in 0.06363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