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回复: 0

陈源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6 15: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陈源(1896—1970),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字通伯,笔名陈西滢。江苏无锡人。

学习经历1908年考入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附小读书。1921年留学英国读中学,先后在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1922年获博士学位。1922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主要事迹1924年在胡适的支持下、与徐志摩、王世杰等共创《现代评论》杂志,主编该刊《闲话》专栏,发表许多杂文,反对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艺运动,被鲁迅多次抨击。他也对鲁迅做如此评价“鲁迅先生一下笔就想构陷人家的罪状。他不是减,就是加,不是断章取义,便捏造些事实。他是中国‘思想界的权威者’,轻易得罪不得的。”,“他的文章,我看过了就放进了应该去的地方……”。陈源与鲁迅结怨始于1925年的北京女师大风波,陈源与鲁迅针锋相对,相互笔战,尤其是后来公开指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0”日本学者盐谷温的《支那文学概论讲话》,犯了学界的大忌。鲁迅对此当然不能容忍。陈源的信由徐志摩发表于1926年1月30日《晨报副刊》,鲁迅的反应相当强烈,立即写了《不是信》的长文反驳。据顾潮说,当时有人认为鲁迅参考盐谷温的书而未注明,有抄袭之嫌,顾颉刚亦持此观点,并与陈源谈及,陈公布此事,遂使鲁迅与顾颉刚结怨。

1927年与女作家凌叔华结婚,以后,拥蒋-。1929年,任国立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后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到伦敦中英文化协会工作,1946年出任国民政府常驻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1965年,中法建交,拒不离开台湾驻法“大使馆”,后由法警扶持出馆。1966年退休。晚年瘫痪,逝于伦敦。有《西滢闲话》、《西滢后话》、《多数与少数》。译著《父与子》、《少年维特之创造》等。
人物关系:妻子:凌叔华 (1900~1990) 民国十大才女岳父:凌福彭 (1859~1930)   相关院校:
武汉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40 , Processed in 0.04440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