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8|回复: 0

[泉山区(Quanshan District)] 马可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6 02: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可(1918-1976),江苏徐州人。马可早年就读于河南大学化学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投笔从戎,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演剧三队,后担任国军军委政治部抗敌演剧十队指挥和音乐创作。

1935年在河南大学化学系学习,同年参加一二九运动。后在冼星海的感召和引导下,参加河南抗敌后援会巡回演剧第三队。1937年后从事抗日宣传活动,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1943年)、《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1942年入党。

主要贡献

1939年,马可赴延安,加入“鲁艺”音乐系,发起组织“中国民歌研究会”,采集、记录大量民歌和民间音乐,抗日战争胜利后,随鲁艺到东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到北京担任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主任,戏剧研究员音乐研究室主任,中国音乐学院成立后担任院长,兼任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杂志主编。

他的主要作品有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合唱《吕梁山大合唱》,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等。

他还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冼星海传》等音乐理论书籍。

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殡仪用曲。

建国后,历任中央戏剧学院音乐室主任、歌剧系主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人民音乐》主编。1953年6月,马可在《新观察》(第12期)著文《二人转》,称赞东北区代表团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大会上演出二人转。他称《西厢》的两个人物“一个是羞羞答答的多情小姐,一个是热情坦率的丫头,表演者很能抓住人物的性格,成为一段处理得非常细致的戏剧”。1976年7月27日音乐家马可逝世。在音乐理论研究上,除了对冼星海作专题研究,著有《冼星海传》外,还涉及到新歌剧的发展、戏曲音乐改革、革命音乐传统和群众音乐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并著有《中国民间音乐讲话》、《时代歌声漫议》等书和二百余篇论文。他在歌曲创作、歌剧创作、音乐理论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人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1978年他的部分歌曲被编入《马可歌曲选》出版。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同名人物:马可 河南省商丘市 [当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52 , Processed in 0.0482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