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回复: 0

吴敬琏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5 06: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敬琏,男,1930年1月24 日生于南京。

1948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 因病于1950年正式入学,入学后转入经济系学习;

1952年,高等院校调整, 金陵大学经济系并入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

1953 年,大学毕业;

1954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1955—1956年,从教于后来在柯西金时期成为著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前苏联专家阿·毕尔曼, 研究企业财务和国家财政问题;

1956—1957年,参加全国范围的体制调查和体制改革研究;

参加了孙冶方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论》和于光远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写作。在这一期间, 他的理论文章(如与林子力合写的《全民所有制经济论》等, 特别是为于光远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写的《社会主义的〈经济表〉》)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1960年发表在《经济研究》上的《社会主义的过渡性》一文, 被国外某些学者认为是一篇某种原则上区别于前苏联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的代表作。

1976年以后, 他进入了工作最紧张、成果最丰富的时期。1977年他较早对大寨“左”的口号和做法提出了公开的批评。他还参加了“按劳分配讨论会”的筹划和 组织工作,在经济理论方面对极“左”思想发起了系统批判。从1979年开始,他把研究的重点逐步转向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的比较研究方面来。在这种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对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的想法。他和其他经济学家一起,为在中国开辟比较经济体制研究这个新的学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1982年和别人合写的《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经济属性和商品经济属性》和《试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调节方式》等文章,鲜明地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具有商品经济的属性。

1983年赴美国耶鲁大学做访问研究员,1984年7月访美归来。他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某些简政放权的措施,使得地方-割据现象加重,而企业并未获得应有的自主权,于是在中国经济学文献史第一次提出了“行政性分权”和“经济性分权”是两种性质根本不同的分权的概念,指出必须避免走行政性分权的道路。

1985年2月发表了《经济改革初战阶段的发展方针和宏观控制问题》。指出,为了保证经济改革能够平稳进行,首先需要创造一个宏观经济关系比较协调,市场不太紧张,国家财政、物资后备比较宽裕的良好经济环境。此后,他针对现实经济中的问题, 进一步论述了以上观点,并提出对改革目标和实施步骤做出总体规划的时机已经成熟。

1985年1112下页
  吴敬琏相关2021中国品牌人物500强   相关院校:
复旦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37 , Processed in 0.0455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