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回复: 0

[延寿县(Yanshou County)] 李范龙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5 11:0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范龙(1912--1971)朝鲜族,延寿县加信镇人。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发展水稻生产,他几乎把自己的心血全都用在稻种的培育上,发现种子纯度不够,品种退化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原因。为了提高稻种纯度,他从1954年开始进行种子培育。李范龙首先进行穗选,其次是用插秧的办法来提高繁殖率。他刻苦钻研,反复试验,培育出适应当地气候、抗病性强、高产的优良品种。1954年秋,他在田里选出6个优点多的稻穗,1955年春播种,获5斤种子。1956年,繁殖得了30斤种子。1957年和1958年继续繁殖,到1959年种了4垧,这个品种穗大粒大产量高,在牡丹江地区种子鉴评会议上,被命名为"范龙稻"在全县推广。

裕民村从1955年引入"石狩白毛"稻种,经过一年的栽培,他发现,这个品种赤米多,影响产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56年,他在试验田里种了1亩6分地"石狩白毛",到秋全部进行穗选,共得1500斤纯石狩自毛种子。1957年,他种了3垧,继续繁殖,每垧平均产量6 000多斤。全村每垧平均产量4 200斤,比没选种每垧多打1500斤。1958年,李范龙选育"石狩白毛"纯种,在全村大面积栽培。

过去,这里种的粘稻(栓本糯)产量较高,经济价值也比较高。但是,由于多年来不进行选种,种子混杂退化严重,纯度只达60-70%。几乎没有种的价值了。1957年,李范龙经过提纯、复壮,获得了30斤粘稻种子。1958年种在自己地里,收后全部穗选,共得750斤纯种。1959年继续繁殖,纯度达到95%以上。1960年,全村大面积推广,满足了种植的需要。

李范龙在改良当地品种的同时积极引入外地优良品种。1957年引入北海一号稻1斤(在小池里进行试验,结果很好)。1959年种了3分地,得300斤种子,1960年大面积繁殖。十几年来他培育出"范龙稻"、"黑芒稻"、"北海一号",另外还改良了"请子五号"、"青森5号",培育、改良、引进了20多个品种,社员们称之为培育良种的土专家。1958年8月,黑龙江省牡丹江农业试验站聘请他为特约选种家。1959年,地区种子鉴评会上,他又被命名为农民选种家。1960年3月,牡丹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聘他为特约选种研究员。后当选县农学会副理事长,专区农学会理事。1971年春,李范支因病逝世,享年59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11:20 , Processed in 0.04665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