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回复: 0

[福田区(Futian district)] 何华益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7 20:4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华益,女,1898年8月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广东省中山市)。9岁随父去美国旧金山。20岁被父亲送回国,经宗亲介绍,嫁给下梅林村读书人郑满容。婚后先务农,后从本地0、互助会借钱,在深圳南圹街的两间祖屋开办“鸿安旅馆”,经三次扩建具一定规模,成为深圳旅业早期龙头。1937年“七·七”事变后,叶挺在南方组织抗日和整编新四军,经常往来于广州、香港,落脚在深圳“鸿安旅馆”,随后“鸿安旅馆”成为叶挺将军的秘密办公地点和东江纵队指挥部及宝安游击队联络站,何华益被亲切地称为“鸿安婆”。“鸿安婆”为爱国志士提供住宿;将旅馆收益大部资助叶挺和东江纵队;以创办“0”的名义,奔走港澳充当义务“募捐员”。有一次,一位香港名流为躲避香港战火住进“鸿安旅馆”,对抗战前途表示失望。“鸿安婆”多次做工作,使这位名流看到希望,主动向游击队捐款。游击队人员增多,经常断炊,她知道后回到下梅林,动员村民捐粮,并派人送往游击队住地;支持儿子郑福荣参加东江纵队,带动村里10多位青年参加革命。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鸿安婆”同情为躲避战乱而逃荒到深圳的难民,据不完全统计,仅由她安排在下梅林村落户的逃荒难民就有20多户。

下梅林原有一间由郑福森开办的私塾,想扩建,缺地盘。何华益的丈夫为扩办私塾四处奔波协调。何知道后,即赶回村内召开家庭会,将自家祖屋丁后祠堂约500平方米地方借给郑福森办学;有些学生家里没钱,她便以“打会”方式资助困难学生。她被推为校董,将私塾改名为“焕明小学”;解放后,将丁后祠堂和空余祖屋拆掉,材料捐赠给政府建梅林小学;将倾注了一生心血的“鸿安旅馆”卖给政府,所得2700万元(旧币,合人民币2700元),全部捐给下梅林村作农业生产建设基金。1983年“鸿安旅馆”成为深圳市市级保护文物。1962年何华益去世,长眠在梅林水库西南山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4 20:57 , Processed in 0.0685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