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回复: 0

袁开

[复制链接]

0

主题

0

回帖

16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6
发表于 2025-2-5 16: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开(1900—1954)

亦名社开,古镇海洲村人。8岁起入读乡间私塾5年,通四书五经,后读海洲乡立小学至毕业。民国5年(1916)考入德国人开办的广州中德中学。1919年,国内爆发震惊中外的“五四”-,目睹中国国弱民贫受列强欺凌之现状,受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口号激励,立下“农业救国”宏愿。

1920年,乘船赴德,先在德国里革尼治城入读农业专科学校,继而在北勒斯留大学攻读农科至毕业,再深造饲料学与肥料学,考取德国农学博士学位。历时八载,抱科学救国宗旨回国。

1929年,在海南琼崖农林试验场任技师。著名林业学家、中山大学教授侯过转送一批东爪哇甘蔗种,支持其在该场进行种植试验。民国20年(1931),南洋、香港、广州的同学、亲友集资在海洲龙鳞沙开办惠农农场,其任经理,推广种植甘蔗良种。后又兼任富源农场技术经理,在农场开垦种植甘蔗1000亩。1932年至1935年,先后在广东省农业局和广东南区绥靖公署任技正,在农林局局长、美国康奈尔大学农业经济博士冯锐领导下经行甘蔗种植及研究,到广东省徐闻县开辟荒地种植甘蔗,并指导各县设立苗圃和甘蔗试验场,建立惠农农场,该场经过几年甘蔗繁育试验,良种面积达300亩。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珠江三角洲蚕桑业一落千丈。为发展新经济,其积极引导农户转种甘蔗。当时,中山、南海、顺德、潮汕、雷州半岛农户踊跃到惠农农场采购蔗种,蔗田面积迅速扩大。1933年,其率先在惠农农场用蒸汽发电机驱动电动机拖铁滚筒榨蔗制片糖,建起珠江三角洲第一间小型机榨片糖厂。

关心家乡文化教育事业,曾兼任海洲国民学校校长多年。为人忠厚乐善,民国32年(1943),日伪肆虐,又逢灾荒,饿殍遍野,目睹此状,其将海洲饥荒的青少年100多人尽收留于农场和糖厂,使他们免至饥馑。

1946年至1949年,先后任职于台湾、顺德、广东三家糖业公司。1948年,从台湾运回六大皮箱台湾及印尼高产蔗种,广为栽培繁育,获得高产,再推广到珠江三角洲各地。此后,广东各地逐步淘汰低产甘蔗,其被誉为珠江三角洲推广高产甘蔗,创小型机械制糖的先驱者。

1949年夏秋间,广州即将解放,一起留学德国的同学劝谕其到台湾,其决意留在家乡,且与中共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提醒顺德糖厂乃抗战前所建的广东六大糖厂之一,须提防国民党撤退前破坏,应及早接收进驻。其建议受重视,解放前夕由中共中顺边委接管。其后受聘任广东糖业公司农务室顾问。1954年1月4日于顺德县龙山镇病逝。

古镇镇  古镇镇位于市境西北边缘,是中山、江门、佛山(顺德区)三市的交汇处,总面积51.97平方公里,由古镇、曹步、海洲三大自然村组成,辖12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民委员会,户籍人口6.86万人,非户籍人口8.24万人。有宽8米以上公路78.8公里。日供水量12万吨自来水厂1座,110千伏安变电站3座,220千伏安变电站1座。主要旅游景点有古镇人民广场、古镇灯饰广场、…… 详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Discuz! X

GMT+8, 2025-5-5 02:35 , Processed in 0.0598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